小米業績重回增長軌道,汽車研發團隊規模已達3000人
人气同桌是只猫
11月20日,小米發佈了一份具備一定市場說服力的三季報。其總營收達709億元,同比微增0.6%。儘管增幅較小,但小米終於結束了長達六個季度的業績下滑,重回增長軌道。
倫敦計程車,地表最難運將養成計畫:K for the Knowledge of London
究其原因,主要在於IoT業務(IoT與生活消費品部門)和互聯網業務(互聯網服務)增幅相對明顯,而核心業務——手機部門的營收降速明顯變緩,三者相疊加實現了本季度的增長。
財報顯示,小米三季度智能手機業務收入416億元,同比下滑2%。在此之前的六個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營收同比降幅在10%-30%不等。相較於此,IoT業務和互聯網業務本季度同比增長8.5%和9.7%。
可以說,小米的手機業務仍是其業績增長與否的決定性因素,因爲在上個季度,小米IoT業務與互聯網業務同樣雙雙重回增長,但由於該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營收同比下降13.4%,導致二季度業績增速未能轉正。
事實上,小米本季度手機業務“回暖”的根本原因是賣出了更多價格相對便宜的手機。
三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從去年同期的4020萬臺增長到4180萬臺,但營收同比減少2%,平均每臺手機售價(ASP)從1058元降低到997元,同比減少了5.8%,是小米手機實行高端化戰略以來最大ASP降幅。小米在財報中對此解釋,這主要是由於拉丁美洲、非洲及中東等新興市場(ASP較低)銷量的強勁增長。
這樣的銷售表現甚至讓它跑贏了智能手機大盤。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達到2.95億部,同比下滑1%。相較於此,小米三季度的出貨量同比增長4%。
需要指出的是,在IoT業務中,小米罕見披露了智能大家電業務收入的具體數額,本季度爲30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2億元增長了36%。此前,小米僅披露該業務的同比增速,已連續多個季度實現增長。這大概率是出於小米對該業務的滿意度提升,畢竟以往會在該業務板塊下單獨公開收入的僅有“智能電視與筆記本電腦”,而該業務營收連續六個季度均在下滑。在小米財報後會議中,小米集團CFO林世偉也明確表示,公司將對大家電等新的高增長品類持續投入。
營收之外,小米本季度經調整淨利潤爲60億元,同比大增超180%,如果加上對汽車等創新業務投入的17億元,本季度經調整淨利達到了77億元。
小米在這一季度創下了毛利率新高,整體毛利率達22.7%,主要是由於智能手機毛利率提升到了16.6%。這不得不歸功於小米的高端機型。同時,小米表示境外市場存貨減值撥備減少和核心零部件價格降低也是影響因素。
意料之中的是,小米高管再次通過財報會議“謹慎透露”了小米汽車的進展。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表示,小米汽車研發團隊規模已達3000人,明年上半年的量產目標保持不變,將於不久後進行第二次冬季測試。對於前不久引起熱議的“北汽越野”資質,以及小米汽車是否僅在自家工廠生產的問題,小米方面表示,“如有進一步消息,會第一時間通知大家”。
而對於此前媒體所報道的“雷軍預期小米汽車銷量爲10萬輛”信息,盧偉冰表示,雷軍並沒有進行過類似表述。